一、赛事基本信息
该赛事由教育部高教司、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系统仿真学会、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总装备部仿真技术组联合主办,《计算机仿真》杂志社总承办,是全国性、科普性和群众性的科技活动。一方面可以普及计算机仿真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全民,尤其是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大赛创办于2004年,每2年举办一次。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了五届。
大赛采用通讯竞赛方式进行,全国统一命题;参赛个人和小组在收到大奖赛组委会寄送的命题后,务必于十五日之内将作品用Email发回北京大奖赛组委会。参赛人员可使用图书资料、计算机软件,也可在网上浏览,但不得抄袭他人的作品。命题人员不参加大赛,也不参与参赛人员的答题;由评审委员会根据答卷评定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面向对象:全国大学生、从事仿真技术的科研和工厂单位以及经营仿真技术和仿真产品公司的人员
奖项设置:大赛设置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

二、赛事指导老师
章银娥(赛事负责人)、黄贤通、严深海、刘洋
三、比赛选拔程序
第一阶段:2~3月份,学生由学院教师重点推荐或自愿报名,经选拔进入课程培训阶段
第二阶段:4~5月中旬,进行课程培训,并确定参赛选手
第三阶段:5月下旬~6月初,进行赛前集训
第四阶段:6月中旬至下旬参赛。
四、培训计划
时间 | 集训内容 | 时间 | 集训内容 |
3月 | 报名学生综合考察、选拔 | 5月下旬~6月初 | 往届赛题模拟 |
4~5月中旬 | Matlab与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数值计算、概率统计课程培训 | 往届赛题模拟 | 参赛 |
五、近三届获奖

六、赛事报名
报名时间:每年5月竞赛时间:每年6月中下旬联系人:章银娥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