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赣南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创建于1958年,时为数理科,1985年改名为数学系,开始招收数学专业本科生。1992年再增设计算机教育、财务会计(该专业1999年转入新设立的工商管理系)等专科专业。1995年增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更名为数学与计算机系。2003年增设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专业,网络工程本科专业,2006年更名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学院现有2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有数学一级学科和数据智能分析与应用、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学术学位硕士点,以及学科教学(数学)和电子信息两个专业学位硕士点;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含公费师范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统计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4个本科专业。江西省第二轮专业综合评价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双获江西省四星级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为江西省本科品牌专业、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江西省本科品牌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8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5人,博士教师40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达92%。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2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2人、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等5人、江西省引进培养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2人、江西省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1人、江西省赣鄱俊才青年人才(学术类)1人。近五来,教师出版专著10余部,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8(其中2023年立项8项,创历史最高记录),江西省科技创新高端人才项目(双千计划)、江西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等58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近180多篇, ESI高被引论文3篇,授权国家专利和软件著作权3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科研成果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学院现有教学和科研实验室总面积近1万平方米,拥有设备总值近2千万元。建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个数据科学与大数据平台,32个教学实验室。江西省初等数学研究会、赣州市数学学会等挂靠在本学院。

学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建设为根本目标,以创建全国、全省高校党建标杆院系为重点任务,以“双‘135’”双引擎工作体系为基本架构,以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为实现路径,全面落实“五个到位”,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取得了融合式、跨越式发展。数学与应用数学教研室党支部获评全国第二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全国样板党支部;学院党委荣获“江西省五一巾帼标兵岗”、“江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西省教育系统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江西省基层党员示范性活动室”。学院团委被评为“江西省五四红旗团委”。高淑京荣获全国优秀教师、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西省师德标兵、江西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钟定兴荣获江西省教育厅“师德先进个人”;徐会林荣获全省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新时代赣鄱先锋一心为民好支书)荣誉称号; 吴俊萍荣获团中央暑期社会实践“实践组织带头人”、全省优秀高校辅导员。

学院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645人,研究生179人。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厚专业基础,宽学科口径,高品德素质,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创新型人才,近五年来,学生在数学建模、全国师范生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计算机设计与仿真、智能机器人等国家级赛事中取得国家一等奖12项,二等奖32项,每年获省级以上竞赛奖励达200多人次。此外,学院与国内多家知名软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执行,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高,普受社会好评。

学院始终秉承“扎根红土、潜心育人”的办学传统,培育形成了“厚德明道、弘毅拓新”的院训,发扬“求真务实、团结进取,开拓创新、乐于奉献”的数计精神,满怀豪情,凝心聚力,努力沿着“走又好又快内涵发展之路,建又大又强和谐魅力数计”方向奋勇前进!